4月20日,中国(汕头)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揭牌。记者获悉,这是继佛山、深圳之后,广东省内第三个获批的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知识产权是城市竞争发展的核心动力。汕头保护中心的设立,是汕头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承接*职能委托,获得国家政策制度资源支持的一个重要平台,将进一步激发汕头市产业创新活力、增强产业发展动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汕头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和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绿色通道”缩短企业专利审查周期
时间回到2020年2月1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同意建设汕头保护中心,仅历时10月完成各项筹建工作。2021年12月,汕头保护中心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正式投入运行,面向化工和机械装备制造业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
据介绍,经过汕头保护中心预审合格后提交的专利申请,能够享受国家知识产权局快速审查“绿色通道”,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由平均22个月缩短至3-6个月,实用新型专利审查周期由平均7-8个月缩短至1个月,外观设计专利审查周期由平均6个月缩短至7个工作日,有效解决汕头创新主体专利申请审查周期长的问题,对企业研发成果形成有效保护。
今年2月,首件经汕头保护中心快速预审的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仅用5个工作日即获得国家授权。3月4日,汕头保护中心完成首件外观申请的预审,企业于当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正式申请,并于3月11日获得授权,历时6个工作日。
“原本申请外观专利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现在仅需一个星期,有助于加快企业创新发展。”拉芳家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陈贤鹰说,近期企业有新品即将上市,外观专利局快速得到授权,有助于新品推广上市赢得先机。
汕头超声显示器技术有限公司同样在近期收获专利审查惊喜。通常发明专利需要2年的审查周期,但汕头超声经汕头保护中心预审后提交的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历时33个工作日,时间缩短90%以上。“企业的专利能够快速得到法律保障,我们的研发信心更强了,也有信心在研发上投入更多。”汕头超声显示器技术有限公司知识产权代表吕岳敏接受采访时如是说道。
截至目前,汕头保护中心接收预审案件90件,其中54件案件已预审合格并进入国家审查快速通道,已获得国家局授权专利共计21件。
入选全省首批专利导航服务基地
仪式上,汕头市副市长彭聪恩、汕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局长李逸夫为中国(汕头)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汕头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揭牌。随后,副市长彭聪恩、市政府副秘书长赖恒辉、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李逸夫分别为通过保护中心获得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的企业代表颁发证书。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科研科科长邱坤良告诉记者,早在数个月前,他们就关注到汕头保护中心在网上公示的消息,查询到保护中心有涉及医疗设备的专利类别后,他们很快与中心对接上。令他非常意外的是,眼科中心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在一周不到的时间内就获批。同时,邱坤良也对保护中心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希望保护中心在专利申请类别上能够扩大范围,服务更多企业。”
记者获悉,除了专利审查外,汕头保护中心还协同开展维权援助、人民调解、协助执法、导航运营等工作。去年以来,汕头保护中心围绕“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工作思路和“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格局,开展了生物医药与健康和化工塑料两项产业专利导航项目,预计于今年上半年发布项目成果。此外,汕头保护中心在2021年被确认为广东省第一批专利导航服务基地。
与此同时,汕头保护中心已成立汕头知识产权仲裁中心、汕头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同广知院、市中院、市仲裁委签署了相关衔接机制,畅通对接渠道,初步搭建形成行政指导、司法保护、仲裁调解全链条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框架体系,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截至目前累计为创新主体提供维权咨询服务50多宗(出具专利侵权判定意见书4宗),办理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案件182宗,有效帮助市场主体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保护效率,激发创新活力。
【来源】南方+ 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