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场 “专精特新”大放光彩
本次冬奥会除京东方、大丰实业在内的逾50家A股上市公司参与外,还出现了众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的身影,与智能化主线息息相关,它们或用于科学防疫、节能减碳,或用于场馆建设、观赛体验,为赛事提供硬核支持。
惊艳世界 超级地屏中国造
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给世界呈现的是一幅“一起向未来”的高科技图景。这块目前*的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是由A股上市公司京东方和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利亚德、“国家制造业单项*”企业洲明科技合力呈现。
智能机器人“踏雪”冬奥场馆
虚拟人也来加戏
应防疫要求,为减少人员密切接触,各细分赛道的数百个机器人“持证上岗”,承担起了防疫防控、安保巡逻、物流传递、翻译甚至是手语等服务。
“专精特新”企业正摩拳擦掌
“专精特新”的底层逻辑是什么?笔者认为,专精是内在本质与战略布局,而特新是外在体现与战略模式。 在很多产业中,产业结构大体上存在这样的格局:下游为龙头企业,为巨无霸;上游为一些专精特新企业;中间还有一部分企业,为代工企业。过去我们忽视了供应链上游众多的小巨人、单向*,而事实上,它们对于卡脖子的五个基础领域是非常重要的。 (“卡脖子”五大基础领域:基础零配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设备、基础工业软件)
有了政策与资本的助推,它们站在风口之上。冬奥结束之后,我们也势必会迎来中国高精尖技术发展又一蓬勃时期。